找到相关内容385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空法师谈四念处

         △ 四念处通大小乘,通一切法门,是学佛的基础。佛将欲涅槃时,阿难问佛:佛圆寂后依谁而住?佛答:依四念处住。所以,若不依四念处,所修行的一切法门均不是佛法。   △ 观身不净。不净有五种:(1)种子不净,父精母血作为自己根身的种子。(2)住处不净,住母胎时多有不净。(3)自体不净,身体为四大假合所成。(4)外相不净,九孔流溢。(5)究竟不净,死后数小时即变坏。知自身种种不净,实无可...

    净空法师

    |四念处|止观|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2/08223233495.html
  • 哲学家和佛陀

    在佛陀住世的时候,印度内地有一个寻找真理的哲学家。他的学问其大无比,他的知识无可比拟,他的学生当然很多。可是他没有永恒的快乐,他的快乐总是短暂的。在他的晚年,他的快乐甚至完全消失了他坐在书房的椅子上,一只手托着下巴,另一只手放在扶手上,大拇指竖起来,不停地摇晃着,他的眼睛望着他自己写出的一大本一大本的哲学著作。一个钟头过去了,两个钟头过去了,大拇指象个不停摇动的虫子,好象是要从手上挣脱掉似的。...

    祥慧本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34942946.html
  • 佛门佳话之童寿法师

    童寿法师,印度的名字叫做鸠摩罗什,祖籍天竺国的人民,世代为宰相,到了父亲鸠摩炎这一代,看透了宇宙间各种幻境,於是才将世袭的相位辞让别人,痛下决心出家并且东渡葱岭参访,恰巧这个时候,龟兹国王得到他抛弃尊荣的举动,内心生起无限景仰,亲至郊外恭迎他,更请他长期卓锡宣化,同时,全国军民推选他为龟兹国国师;讵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没有多久的时间,龟兹国王竟把自己的胞妹下嫁给他,他在无可如何环境里,只好委屈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1048779.html
  • 弥勒菩萨的尊贵与净土法门的殊胜 序二

    净土法门已经深入人心,无可修改,弘扬弥勒净土时就要吸取这个教训。弥勒法门既然含括小乘、大乘,就是说,广义的弥勒净土信仰应该是整个佛法(注一)。所以,对于弥勒净土的本、源、流、史等典籍也要给予适当的地位。...

    刚晓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3449386.html
  • 说 法

    在《长阿含经》〈清净经〉(并参考《中部》58经〈无畏王子经〉),佛说:“过去世事虚妄不实、不足喜乐、无所利益,佛则不记(说);或过去事有实、无可喜乐、而无利益,佛亦不记;若过去事有实、可乐、有所利益,...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1150318.html
  • 传统佛教的现代课题

    人格中枢的监视与控制的存在。可是,人类的文明又由心中所发的“欲望”来做为它的推动力而发展的,这也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今天,我们在人类与自然的力量相较之下,会看到人对于自然的力量在日益增强。如放纵人欲...

    平川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0950577.html
  • 菩萨畏因 众生畏果

    以恶为能,认为本领胜人一筹,所干恶事,甚是机密,无人知道,无可识破,即使瞒过人们的耳目,则满不过天理(天道),殊不知种下深重的恶果,果报现前,惊恐慌万状,坐立不安,无所适从,苦楚难表。“早知今日,何必...

    黄礼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0151395.html
  • 佛教如何看待死亡?

    "死"是分段生命的死亡。有生就有死,这是无法改变的生命规律,既然有生,也就有死。佛教对待生死,抱有一种正确的积极的态度,既不是知生命短而悲观失望,消极等待,也不像其他宗教那样把死亡看作解脱苦难的机会和进入天堂的机会而盲目乐观,或采取愚蠢的自杀行动。"死"是人的生命结束,离别家庭亲人,放弃一生所有东西的可怕的遭遇,没有一个人不怕死亡。说不怕死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佛祖教导人们认识生、老、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2252010.html
  • 世俗的教育和释迦牟尼教法之比较

    世间的教育是在充分肯定人作为实体对立存在条件下的一种教育,所谓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判断标准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这种教育只能一定程度(一时)上满足人们对外在事物的认知以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也就是说通过对知识、物质、财富的追求来满足人对自己和社会价值的评判,但它却无视这种追求的可能性与人们无止境的欲望这对与生俱来的矛盾,使人们无可避免地沉沦在追求、满足、空虚、失落的轮回中,乃至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62955792.html
  • 科学与佛学的磨合

    科学与佛学的磨合   科学作为一门真正的学问是文艺复兴后的几个世纪里逐渐成长起来的,它成长的过程就是对世界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认识过程,曾经一时,我们立足于科学的管窥之见,对佛学产生了深深的误解。   伴随新世纪科学眼光的拓宽,实验科学涉猎了许多神奇的领域,同时基础理论也发生了质的飞越,科学的发展将无可避免地同佛学碰面,它们的隔膜已开始在人们的头脑中冰消雪融。   当今的科学理论家费解...

    高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61456427.html